生活

哲理故事:放下了,就自在了的故事

时间:2010-12-5 17:23:32  作者:李逸朗   来源:薑征  查看:  评论:0
内容摘要:作者:木瓜凡事都存在前因後果,因緣成熟了,果報便產生了,無法阻擋。但是發生過了就會消逝,有來就有走,一切都是過客,把握自己當下的因緣,承擔起自己該承擔的責任,做好眼前該做的事兒,做的時候盡心盡全力,已

  作者: 木瓜

  凡事都存在前因後果,因緣成熟了,果報便產生了,無法阻擋。但是發生過了就會消逝,有來就有走,一切都是過客,把握自己當下的因緣,承擔起自己該承擔的責任,做好眼前該做的事兒,做的時候盡心盡全力,已往便放下,即得安閑!

  人的一生是匆匆而來、匆匆而去,如過客一樣長久。雖然當回憶往事的時候,仿佛就在昨日,然而卻已過了幾十年。幾十年如此,幾年如此,一天亦如此。從早上睜開眼,到晚上閉上眼,這一天緩慢地流逝。在這漫長而又長久的歲月裏,曾經讓我們眷戀的人離開了,念念不忘的信用、地位、財富、眷屬等等也最終離開了我們。疼愛我們的父母有的已經逝去,因某種原因也迫不得已離開恩情深重的師長,兒時的玩伴合並,要好的朋友、同修也各奔東西。古人雲:"逝者如斯夫",一個轉身,就會變換許多麵孔,曾經擁有的,我們沒有能力挽留,而這,就是人生的聚散離別。

 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軌跡,用佛法的語言描述就是辨別的業力和因果。昨日的光輝已已往,昔日的慘痛也已往了,可每每回憶起那些人和那些事,留在心底裏的卻難以忘懷,會有喜歡、憤恨、惆悵、傷感等情緒。讓我們產生強烈情緒的人和事似乎真的很難遺忘,不論什麽時候憶起,心底那份強烈的情緒都會浮現出來,即便是經曆死亡與再生,也不曾遺忘,這就是輪回。

  生生世世的糾纏如此而來,持續的痛苦就此產生,可否知道已經已往的便已消逝?不能遺忘隻會痛苦,忘卻才能讓自己快樂,可為什麽不能忘卻?因為不願放下!不願放下對自己喜歡的人的眷戀,不願放下對自己嗔恨之人的仇恨,不願放下自己的貢高榮譽,不願放下自己的失意和落魄,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讚歎和瀏覽。因為放不下所以不能安閑,因為心裏裝著太多的苦惱,所以無法輕鬆。為什麽會如此?因為太在乎自己。

  其實,一切人與事的發生都是因緣相聚的結果,因為各種條件成熟了,在一定的時空中,有了你我的相聚,就有了事兒的發生;當條件失去、時空變換的時候,相聚便分離,事兒便已往,已往即逝去,便要忘記。包括我們自己自身也是各種因緣條件的聚合。當某種因緣發生,某個主要條件消逝,看法裏的我也不複存在。

  有的人對我說:"師父,我無法遺忘對某個人的怨恨。"

  我說:"那你能如何?你能對他做什麽嗎?"

  "不能,但我就是恨他,想到他做的事兒,對我的傷害,我就無法忘記。"

  "你自己快樂嗎?"

  "不快樂!"

  "那些事兒都已經已往了,你知道麽?"

  "我知道。"

  "那你就要放下,放不下也得放下,能放下是在解脫你自己,不能放下就是在束縛你自己。"

  有人說佛教消極,認天認命,其實佛教並非如此,而是最自動的。當一件事兒發生,而你沒有辦法處理的時候,最好的方式就是麵對它、承受它、減緩它、放下它。

  我們知道,當身體背負重擔的時候是很難走得遠的,我們的心靈也是如此。當心裏裝載太多負擔的時候,也很難再前行。隻有放下心裏的負擔,(www.limaogushi.com)自心輕鬆的時候,才能做好當下該做的事兒。怎樣減輕心裏的負擔?少妄念、少盤算、少攀比、多奉獻、多寬容、多慈悲。心裏雜念那麽多,盤算事兒那麽多,人家清淨你汙濁,人家無意你多心,怎麽會不累?

  當我們的生命在前行,許多人和事瞬間已往後,又會碰到新的人、發生新的事兒,不論我們對新的人或事是期盼依然畏懼,是歡樂依然擔憂,是快樂依然痛苦,該來的終究會來,該發生的也一定會發生。凡事都存在前因後果,因緣成熟了,果報便產生了,無法阻擋。但是發生過了就會消逝,有來就有走,一切都是過客,把握自己當下的因緣,承擔起自己該承擔的責任,做好眼前該做的事兒,做的時候盡心盡全力,已往便放下,即得安閑!

copyright © 2016 powered by 食言而肥網   sitemap